新京报讯(记者杨菲菲)劳动课程进一步强调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语文课程将“文化自信”作为重点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之一,历史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4月21日,在教育部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所长张国华介绍了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审议审核情况,称新课程方案和新课标深化了课程改革,强化了课程育人功能,思路清晰、逻辑严谨、结构合理、重点突出。
张国华表示,新课程方案和新课标育人目标更加系统明确,彰显国家意志例如,课程方案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描绘时代新人画像,从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三个方面系统构建了“五育”并举的目标体系语文课程将“文化自信”作为要重点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之一,体现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
历史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引导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同时,课程一体化设计理念进一步加强以核心素养为统领,促进课程内容结构化,全面提升课程系统性道德与法治课程秉持“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理念,强化伟大建党精神、伟大抗疫精神,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重大主题教育进课程要求。
地理课程构建了以人类地球家园为主线,以认识全球和区域为知识基础,以地理实践和地理工具贯穿其中的内容框架科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科学领域课程在目标与内容架构上注重纵向衔接与横向配合,加强了对共通性素养的培育。
第三是创新性和实践性进一步凸显汲取历次课程修订经验,各课程标准以核心素养为纲呈现课程目标,以主题、项目或活动组织课程内容,强化学科实践和跨学科实践,驱动教学内容与方式的深层变革劳动课程以劳动精神为引领,围绕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进一步强调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砺意志。
数学课程提出“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通过学科实践实现其独特育人价值此外,课程实施的指导进一步强化为增强可操作性,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设计、学业质量标准研制、丰富案例、条件保障等方面进行细化、强化,努力做到好用、管用。
比如,信息科技课程强调学校信息科技实验室建设的重要性,为学生学习提供场地、硬件、软件、材料和工具等支持与保障体育与健康课程倡导在应用情境中评价学生习得的知识与技能,在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学练活动中实现素养提升。
外语课程充分发挥教学提示的作用,挖掘单元育人价值,通过语言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迁移中创新艺术课程增加了基于核心素养的、具体可操作的过程性评价方式,注重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过程多样化,引导学校和教师对学生作出全方位评价。
编辑 缪晨霞校对 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