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研究以及教学实践变革中备受人们关注的话题长期以来,广大教师从不同角度出发,对其进行表述综合起来说,可以形成这样的共识:“教学模式”是在教学理论和实践发展中形式的,用以组织和实施具体教学的系统的组织策略、方法和流程。
它把各种一般性的或不成熟的教学方法进一步明确化、规范化、程式化,使其成为可由教师掌握并运用的“教学工具库”它在理论和操作层次上有具体的理论范型和稳定的格式,它也必须是教学规律在具体教学情境中的特定表现形式。
可以说,它是格式和样式的结合,是结构、程序和功能的统一在教学理论与实践之间,“教学模式”处于中介地位它上承教学理论,下启教学实践如果没有“教学模式”这个媒介或桥梁,即使再好的教学理论也不可能迅捷而又有效地转化为教学实践。
“教学模式”之所以以具有这样的媒介或桥梁作用,是因为,就教学理论而言,它是抽象的教学理论的操作化,是将教学理论应用于教学设计、实施、调控、评价的操作要领和运用程序一种教学理论只有构建起自己的教学模式,才能普及推广,进而转化为教学实践;反之,其应用性、操作性必然大大削弱,难以为广大教师所接受。
“教学模式”是时代的产物,它的建立必须与社会的发展、时代的需要相适应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就已开启了“教学模式”的先河如孔夫子的“学——思——习——行”四环节,《中庸》里谈到的“学——问——思——辩——行”五环节,便是教学模式的滥觞。
而我国现代意义上的第一个语文教学模式,当推语文学家黎锦熙1924年在《新国文教学法》中提出的“三段六步法”,即理解:预习、整理;练习:比较、应用;发展:创作、活用此后,语文教学的每一进步与发展,每一成功的经验,都会酿成一种模式。
上世纪50年代的“红领巾教学法”,就是以传授系统知识为主要目标,注重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倡导通过教师直观演示、口头讲解、文字阅读等手段传递知识,学生通过观察感知、理解教材、练习巩固、领会运用等环节获得知识,最后由教师检查或学生自我检查等手段来巩固知识。
这些模式的优势在于,能以经济的方式让学生在较短时间掌握系统的知识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又出现了以启发学生智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要目标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如钱梦龙的“三主四式导读法”就是这类模式的代表而辽宁省特级教师魏书生的“六步”课堂教学程式:“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则被认为是运用现代心理学原理,设计阅读教学过程的突出范例。
而今,随着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对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研究又成为了热点话题全国各地开展了语文探究性学习的研究,逐渐形成了一些值得推广和借鉴的,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模式近几年,我在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探究上颇有心得。
根据农村中学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语文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具体要求,参考过去一些专家对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研究成果,我总结实施了语文阅读教学的“六步三读”模式中学生需要培养的语文能力是多方面的,如:听、说、读、写等能力。
“六步三读”法正是以提高学生这些语文能力为最终目标的的教学模式
所谓“六步三读”法,就是指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运用“定向——阅读(速读、精读、选读)——质疑——练习——总结——拓展”六环节,有序地指导学生阅读文本的一种教学模式第一步:定向就是根据教材内容来确定学习目标,并让这一目标在一篇课文或一课时中起导向作用。
教学目标是语文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任何一堂语文课都必须有它的教学目标作为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的时侯,一定要紧扣编者意图和核心素养,切忌面面俱到另外,目标的设置一定要难易适中,尽可能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
一般来讲,教学目标可设置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三种如在教学张之路的《羚羊木雕》一文时,就可确立如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培养学生通过查工具书解决疑难字词的习惯(2)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3)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主题(4)学习课文用心理活动描写、语言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2)通过辩论,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3)通过拓展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对生活的感悟能力。
(三)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重情重义的思想感情(2)养成遇事与父母沟通的意识,培养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和尊重的感情(3)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新课伊始,有了这样的“定向”,学生便会结合目标把注意力集中到课文的学习上来,从而形成主动而有目的的学习意向。
第二步:阅读新课标认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一种重要途径由此可见,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显得十分重要从世界范围来看,不同的国家对阅读的认识也是大同小异。
如沙特的阅读观认为: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英国的阅读观认为:阅读应该鼓励学生做热情的、独立的、反思的阅读者,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想象力对作品作出反应而现代阅读观念则认为,阅读应着眼于信息(包括思想、情感)的获取与整理,并注重效率,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读写结合。
阅读不是为写作提供范例和写法上的借鉴,而是为写作提供丰富的材料显然,这些阅读观念基本上是以文本为中心,通过感觉、知觉、思维、想象等心理活动去理解文章的主旨,进而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由于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过程,因此选择学生和文本对话的方法就显得犹为重要。
我认为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可采取“速读——精读——选读”相结合的“三步读书法”一、速读如何衡量学生阅读能力的优劣?可让他们在规定时间内阅读一定的读物谁读得多,理解得深,谁的阅读能力可能就更好正像巴班斯基说的那样,“感知教学信息的快慢,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阅读速度,它不必去感知每一个字或词,就可以看通和理解全文。
”可见,速读无疑是语文阅读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整体感知文本的读书方法在《羚羊木雕》一文的教学中,我就让学生用8分钟时间快速阅读课文先提出阅读的要求:(1)揣摩人物的性格,尽可能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语调(2)思考如下两个问题:本文涉及哪几个人物?你能概括围绕“羚羊木雕”叙述的事件吗?之后,若再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必然能够很好地感知课文,为下面的精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精读精读是速读的深化,通过这一环节的实施,学生便会加深对文本的把握和理解,但教师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1)明确语段,提出具体的问题和要求(2)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仔细揣摩相关文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个性化解读。
(3)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点拨和指正如教学《羚羊木雕》一文,我就先提出问题:事实上,最终结果“我”还是去要回了羚羊木雕但“我”的心情很难过,“可是,这能全怪我吗?”这是为什么?如果你是“我”,你会怎样处理?有了这一“个性化”解读过程,学生才会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进而理解本文的主题——告诫做父母的要理解少年之心,妥善处理孩子间的交际行为,尊重他们的友谊,千万不能重财轻义。
也告诉了孩子做事应同父母商量
三、选读这一步主要是针对课文的重要语句、教学难点以及文章的写法进行的补充阅读教师可根据自己预设的问题指点学生选读某段或某句如我在教学《羚羊木调》一文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心理活动描写的妙用,就让学生选读课文第三十八自然段:“我呆呆地望着她,止不住流下了眼泪。
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因为我对朋友反悔了我做了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在让学生读这段前,我先问他们:本段属于哪种人物描写手法?作用是什么?通过反复阅读,学生理解了这种写法叫心理活动描写,它能写出“我”失信于朋友时的难过心情。
此时,若能顺势对他们进行写法指导,相信对今后写刻画人物的记叙文时一定有所帮助教师运用“三读法”引导学生由表及里、逐层深入地对课文进行解读,符合认知规律,是切实可行的读书法但运用“三读法”解读课文时,必须做到每一步目标要明确,要让学生有目的去读。
否则,学生将会无所适从第三步:质疑新课标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质疑、答疑无疑是最能体现新课标这一理念的教学环节在“三读练习”后,学生一定会针对文本中的疑问或理解得不透彻的知识质疑。
作为语文教师,要鼓励他们大胆质疑,并针对他们提出的问题给予点拨否则,学生今后就不敢再质疑了如我在教《羚羊木雕》一文时,绝大部分学生都认为父母不对,不该逼“我”去要回“羚羊木雕”但有的学生却质疑了,难道真的是父母错了吗?“我”就没有错吗?针对这样的质疑,我肯定了他们的想法,并设计了“辩一辩”的环节。
通过辩论,学生明白了:其实“我”也有错,至少伤害了父母的感情,不该将代表父母之爱的“羚羊木雕”转送给别人同时,他们也知道了,今后做事一定要同父母商量,不能自作主张可见,这样的质疑对理解本文中心有多重要第四步:练习
对学生来说,基础知识的训练仍然是阅读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作为教师,千万不能忽视此环节,而应根据教材内容及目标要求,结合“双减”要求,设计精要的分层习题,以巩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如在教学《羚羊木雕》一文时,可让学生结合语境,体会“抗拒”“逼”“努力”“冷冷”等词语的表达效果,以培养学生揣摩、品味词语的能力。
再有,通过对“仗义”“形影不离”“合二而一”等词语的造句,使学生养成理解词语、积累词语的习惯第五步:总结教师对课堂传授的知识,要及时加以概括、总结,使其系统化、条理化,力求让学生形成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的能力。
第六步:拓展当代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指出:“要变语文自我封闭性为开放性,大胆开发语文教学空间,让语文面向生活,面向社会,面向活泼的中学生”教育专家的呼声告诉我们,语文教学决不能封闭在狭窄的教室里,更不能局限在几十篇课文中。
语文教学必须打破横在语文与生活之间的障壁,向广阔的社会生活开放,摆脱传统语文教学封闭模式的束缚,以谋求教学质量的提高”如学了《羚羊木雕》一文后,可设计“分享你的经历”这一环节:你遇到过类似的伤心事吗?你是怎样处理的?如果是现在,你又会怎样处理?设置这样的课外练笔,加强了课本知识与生活内容的沟通,活化了教学内容,缩短了学生生活与教材内容的距离,最终达到了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热情。
“六步三读法”只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种尝试,一些环节的可行性还有待研究和探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根据文本、学生等实际情况的不同而灵活运用运用一种教学模式,不能只得其形,还要得其神如果机械的一味照搬,势必会将教学的各个环节割裂开来,从而影响课堂结构的流畅性和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