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您好!欢迎来到汇集网
首页 > 热点 > 2022年英语新课标案例3分析解读(新课标四大核心素养)新课标二卷,

2022年英语新课标案例3分析解读(新课标四大核心素养)新课标二卷,

今年4月,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各学习领域的十六门课程标准9月份,新版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将于全国范围内实施2017年开始历时五年的义务教育课程修订工作终于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新课改倡导全人教育,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聚焦核心素养,优化课程内容结构,强调跨学科主题式学习,新课标在附录中出示了不同年级、不同侧重点的教学设计。

小学阶段设计了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对话语篇教学设计、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不同的案例有不同的主题和语篇,附有详尽的教学目标和案例评析,能帮助一线教师在读懂案例、学习案例的基础上进而指导自己的教学案例3是5-6年级的对话语篇教学设计,内容改编自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Unit1,围绕学生放学后的时间安排展开。

一、新旧对比(一)语篇解读在三维目标时代,我们英语重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我们的课程目标包括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维度,兼具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结合但是落实到教学内容上,我们已经习惯于将教材分裂、孤立、按照分级或者层次进行浅显的教材分析。

对照案例3,语篇研读更具体、详尽,育人功能体现明显案例3首先从What,Why,How三方面对语篇进行了研读What即“语篇的主题和内容是什么”,Why即“语篇传递的意义是什么”,How即“语篇的文体特征、内容结构和语言特点”,按照我的理解就是“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的问题。

因此,在案例3中,新课标不仅明确了“教什么”“为什么教”“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强化了“怎么做”的具体指导我们具体分析一下语篇研读时的几个方面What:主题:案例语篇为一篇对话文本,标题为“Do you do chores at home?”,属于“人与自我”范畴,“生活与学习、做人与做事”主题群,“劳动习惯与技能、热爱劳动”子主题。

内容:回家的路上,Andy邀请同学Lily和Bill一起踢足球,两位同学表示回家后要版主家长做家务最后,三人约定在周末一起踢足球Why: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育人,本语篇的交际目的是请学生学习描述做家务,礼貌拒绝邀约。

本语篇传递的主题意义是使学生思考做家务的意义,引导学生树立合理安排课余时间、主动承担家务劳动的意识How:本语篇是一篇日常口语对话,是同学之间在放学后进行的,因此非正式、口语化,语言表达方式是随意、直接的。

语篇中有做家务的动词短语、运用了一般将来时的核心语言因此,我们在以后解读文本时,也要从以上三个角度入手,要避免以往只停留在what的浅表理解上,也要思考这个语篇呈现的目的是什么,对学生有何种帮助,最后也要明白这个语篇是如何呈现、什么情景下呈现。

我们不能独立的去学习单词、句型、语法这些知识,而是要以语篇理解为基础,通过听、说、读、写、看的方式去获取表达主题相关的信息,进而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二)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1.教学目标以往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我们从语言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文化意识等着手,凸显知识本位,强调“教”的重要性,哪怕是情感的培养也是教师组织引导,并非学生自我理解、通过实践得到感悟。

新课标践行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的英语学习活动观个目标把预期核心素养综合表现融入其中,做到可操作、可观测、可评价通过学习理解(获取知识的目标、建立知识点关联)---应用实践(内化所学语言和文化知识,加深理解并初步应用)---迁移创新(学创结合,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运用所学解决现实问题,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判断)。

案例3中设置的课时目标包括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三方面的具体目标,同时罗列了核心短语和核心句型,说明课时目标的达成依然以核心语言为载体,通过各种学习活动达成教学目标,也就是语言学习与课程育人的统一。

2.教学过程通过研读,我发现案例语篇的教学过程具体化为:学前预测、启发思考--初步理解语篇--问题引领、理解细节--核心语言的学习--巩固和应用--思考和评价--讨论和计划整个过程与以往我们的教学设计过程相似,也是由浅入深、层层推进。

不同的是,以往的教学过程各环节之间尽管有衔接,但是略显牵强,形式上的关联明显,缺乏逻辑关联,学习活动观体现不明显案例3的教学过程通过三个学习阶段: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体现了语言能力螺旋上升的过程,逐渐从基于语篇的理解、知识的学习与内化到了学生自主的运用,走向了自己的生活世界。

二、分析和解读研读新课标的这几天,我最大的感受是我们的课程正在走向深化我们的知识观正在由新课标带领着改变,我们真正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思想自由,就要让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

如果学生只照着教科书的标准答案来思考,来定义自己的思维,那么学生如何达到思想自由呢?新课标的理念增加了课程内容的理解维度,改变了我们对于教科书的本质理解,每一本教科书的本质就是帮助孩子理解这个世界例如案例3中,Lily和Bill为什么拒绝一起踢足球?学生需要自己理解角色、理解意义,在学完语篇的知识之后,学生从课本走向了自己的现实生活,成了自己语言的主人,在迁移的语境中创造性地使用语言交流计划,最终形成了自己对于家务劳动的认识。

每个同学的认识也可能是不同的,而且最好是不同的,如果我们能在最后让孩子自己有了自己对于劳动意义的认识和理解,那么这节课的实践育人的目标已然达成课程基于创造化,哪怕学生创造出来的知识是错的,但是不能缺乏创新,不能没有创造的意识。

我想,这就是理解型的教学观,也就是知识的本质是理解,或者是问题解决教学给学生创造真实的情境让学生以合作的方式运用学科的大观念,来解决真实的问题,经历真实的实践,产生个人自己的理解三、落实案例3渗透了素养导向的组织教学,以语篇对话为依托,融入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等要求,帮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迁移中创新。

经过思考,我认为接下来的教学设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再次明确课程的总目标不管什么主题的教学内容,我们始终都要以课程总目标为抓手,明确每一个教学目标的总方向,即学生应该通过学习,发展语言能力、培育文化意识、提升思维品质、提高学习能力。

因此在设计教学时要明确一级或二级的学段目标第二,解读、整合教材和教学内容将课程内容解读之后,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具体化,提出供学生深度学习的有意义的单元主题围绕单元主题提取,核心概念形成可普遍迁移的观念。

例如外研版六年级下册Module 2 Unit1 When are we going to eat?这一课,主题属于人与自然范畴,自然生态与环境保护主题群,涉及到的子主题有:天气、自然现象与生态环境、常见的动物等。

另外,本语篇也属于人与自我范畴、生活与学习主题群,学习与生活的自我管理子主题第三,设定合理的课时目标再以本课为例,我把课时目标总结如下:1.在看、听、说的活动中,梳理故事脉络,理解故事中核心语言:When are we going to ...? We are going to ...at half past twelve.(学习理解)。

2.学生利用核心语言进行交流,并分角色表演对话,或者根据思维导图、时间点等提示进行语篇的retell(应用实践)3.学生针对此次picnic的活动进行评价,如picnic并不顺利,原因是什么(迁移创新)。

4.小组合作制定计划表,并向全班通过表演对话的形式进行汇报(迁移创新)第四,教学过程层层推进1.春天风景优美,又到周末,让学生提前预测Simon,Simon’s mum和Daming的出行活动2.通过听、读或看,让学生理解对话,明确故事的具体情节,然后围绕教学目标和主题内容,提出贯穿始终的引导性问题:Do they have a good picnic?。

3.围绕教学目标和引导问题创设真实的情境和真实的任务,设计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像专家那样去思考和行动,亲身经历知识的诞生的过程4.在语境中运用核心语言进行问答和交流,通过分角色朗读或者复述文本实现教师不但提供板书上的语言支架,也及时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顺利完成语言的内化。

5.评价活动教师可以提示:The picnic didn’t go well,why?启发学生思考,可能会总结出原因:他们没有制定完善的计划,计划内容应该包括天气的预知、时间的安排等6.小组内制定自己的活动计划,并向全班汇报交流。

让学生从课本走向自己的现实生活,在制定计划的过程中,他们为了活动能够顺利完成就要考虑得更全面在交流计划的过程中,发展了语用能力,逐渐形成了对于活动规划的认识和理解,锻炼了活动组织能力最终,学生在深化对单元主题理解的过程中获得了知识、提升了能力、发展了思维、塑造了品格,完成了这一课的育人功能。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文章标签:
sdf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