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您好!欢迎来到汇集网
首页 > 热点 > 教师招聘考试丨教育理论基础 - 综合知识考点(二)(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实施建议)课程性质和课程理念是什么,

教师招聘考试丨教育理论基础 - 综合知识考点(二)(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实施建议)课程性质和课程理念是什么,

推荐阅读教师招聘考试丨教育理论基础 - 综合知识考点(一)教师招聘考试丨教育综合知识 - 心理学考点教师招聘考试丨教育综合知识 - 教育学考点教师招聘考试丨教育综合知识 - 教师职业道德考点教师招聘考试丨教育理论基础 - 现代教育理论考点

九、课程(一)课程及其意义、课程类型、制约课程的因素1.课程的内涵: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课时安排,狭义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2.课程的意义:(1)是学校培养人才蓝图的具体表现(2)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基本依据。

(3)是学生吸取知识的主要来源(4)合理的课程设置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决定作用(5)是评估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3.课程的类型:(1)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2)综合课程和核心课程(3)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4)显性课程与隐形课程

4.制约课程的因素:(1)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2)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3)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

(二)课程标准的意义和功能、新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1.课程标准的意义:(1)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各门学科的教学提出的统一的要求和具体规格(2)课程标准是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也是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3)学校、教师应透彻领会课程标准的内容和精神,按照课程标准编写教材,落实教学

(4)课程标准是衡量各学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2.新课程标准的功能:(1)指导教材编写(2)指导教学:帮助教师树立新的教学观;指导教师组织教学;指导课程评价3.新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1)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

(2)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内容标准——内容领域及行为目标(4)实施建议——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5)附录——术语解释、案例

(三)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与特征1.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1)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2)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3)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

(4)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2.新课程结构的特征:(1)课程结构的均衡性(2)课程结构的综合性(3)课程结构的选择性(四)课程资源及其开发利用1.课程资源的特点:开放性、价值潜在性、多质性

2.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共享性原则、经济性原则、实效性原则、因地制宜原则

十、教学(一)教学的意义与任务1.教学的意义:(1)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手段(2)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3)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学校工作必须以教学为主2.教学的任务:(1)传授系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3)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4)关注学生个性发展(5)教会学生学习,培养自学能力

(二)教学过程的本质、教学过程的规律1.教学过程的本质:(1)教学过程主要是一种认识过程(2)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①认识的间接性;②认识的交往性;③认识的教育性;④有领导的认识2.教学过程的规律:

(1)教学相长性规律(2)教学发展性规律(3)教学教育性规律(三)教学原则及其运用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四)教学方法及其应用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实验法(五)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及实施要求1.基本环节:备课、上课、课后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与答疑、学生成绩的检查与评定2.实施要求

(六)教学组织形式个别教学制、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制、设计教学法和道尔顿制(七)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观1. 全面发展的教学观:(1)重结论更应重过程(2)关注学科更应关注人:①关注每一位学生;②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③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2. 交往互动的教学观3. 开放与生成的教学观

十一、教育评价(一)教育评价及其作用1.教育评价的内涵:客观描述、价值判断、增值探索2.教育评价的作用:诊断作用、激励作用、调节作用、教学作用(二)教育评价的主要类型和方法1.教育评价的主要类型:(1)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2)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3)实证化评价和人文式评价(4)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2.教育评价的主要方法:(1)客观题评价法与主观题评价法(2)表现性测验评价(3)评定量表评价法(4)行为检核表评价法

(5)同伴评定和轶事记录评价法(6)成长记录评价法(三)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评价1.在评价指导思想与根本目的上,强调致力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和弘扬学生人格的主动精神2.在评价功能上,强调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3.在评价类型上,强调实施形成性评价4.在评价方法上,强调采用绝对评价法

十二、思想品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一)德育及其意义1.德育的概念:教育者依据特定的社会要求和德育规律,对受教育者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培养他们特定的政治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2.德育的意义:(1)德育是社会注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2)德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3)德育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条件和保证

(二)德育的目标与内容1.德育的目标:我国中学德育的目标包括:一是思想品德规范方面: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关心他人,热爱班级和学校集体,遵守公民道德,有基本的民主意识和法则观念,相信科学,有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是思想品德心理方面:使学生在知、情、意、行等方面得到良好的发展,具有社会责任感,诚实守信,自尊乐观,具有一定的自制力等良好的心理品质;三是思想道德能力方面,具有一定的思想品德认识能力,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感体验能力,具有道德选择,判断和行为能力。

2.德育的内容:(1)爱国注意教育(2)集体主义教育(3)劳动教育(4)民主与法制和纪律教育(5)人道主义和社会公德教育(6)理想教育(7)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世界观教育

(三)德育过程的规律1. 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2. 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3. 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规律4. 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四)德育原则及其应用

1. 导向型原则2. 疏导性原则3.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4. 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5. 因材施教原则6. 知行统一原则7. 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8. 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五)德育方法及其应用说服法、榜样法、锻炼法、陶冶法、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

(六)德育的途径1. 政治课与其它学科教学;2. 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3. 劳动;4.共青团、学生会组织的活动;5. 班主任工作(七)班主任工作的意义和作用1.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2.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

3.班主任是协调班级人际关系的主导者

(八)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1.班主任工作的内容:(1)全面的了解学生(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3)指导班委会、共青团和少先队工作(4)争取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配合(5)评定学生操行2.班主任工作的方法:

(1)创造性的设计班集体目标(2)合理的确定班级角色位置(3)协调好班内外各种关系(4)建构“开放、多维、有序”的班级活动体系(5)营造健康向上、丰富活跃的班级文化环境

十三、课外活动(一)课外活动及其意义、任务1.课外活动的涵义:课外活动是指学校和校外机关根据中学的培养目标和全面发展教育的要求,在学科教学以外组织进行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2.课外活动的意义:(1)丰富中学生的课余文化知识。

(2)有利于中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全面发展(3)发展学生特长,以便人才选拔(4)经受锻炼,提高独立活动能力(5)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的联系,有利于三者结合教育3.课外活动的任务:(1)提高学生思想觉悟,培养学生优良道德品质

(2)扩大、加深、巩固课堂所学,发展学生智能(3)组织有益的娱乐活动,丰富课余生活

(二)课外活动的内容与形式1.课外活动的内容:(1)思想品德教育和时事政治教育(2)学科活动(3)科技活动(4)文学艺术活动(5)体育军事活动(6)公益活动(7)各种社会实践活动2.课外活动的形式:(1)群众性活动

(2)小组活动(3)个别活动(三)课外活动的组织1. 由学校和教师直接组织2. 由学校、共青团、少先队组织3. 由校外教育机构组织4. 由家庭配合学校组织

【教师招聘考试资料包】领取戳>>>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文章标签:
sdf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