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26日,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表示: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中明确,学生每天要有两个小时的体育锻炼活动,要把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参加体育竞赛、掌握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的情况作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内容,作为升学的一个
重要依据。
这是一个很好的消息,说明教育部开始重视孩子的运动能力,但是从另一个侧面又说明了,目前在中国的教育中,孩子的运动能力已经被大家忽视在中国教育中,家长们非常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孩子沉浸在各种的试卷、题海补习班中,家长对孩子的唯一要求就是学习、学习、学习,而运动,在家长的认知中就等于玩,等于浪费时间。
日本青少年研究对中、日、美三国初中生课外体育活动的问卷调查表明:中国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初中生比例为8%,远低于日本65%、美国63%的水平我们为孩子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条件,为孩子报了无数的培训班,可是你有没有想过,没有健康的身体,孩子拿什么去拼未来?没有好身体,哪来的起跑线?。
我们再看这样一组数据:根据北京大学发布的《国民健康视觉报告》,中国高中生和大学生的近视比例都超过70%,就连小学生的近视率都达到40%2012年6月,国家卫生部发布的《中国0-6岁儿童营养发展报告》显示,中国儿童的超重和肥胖问题已经日益突出。
2014年,华盛顿大学健康指标与评估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在《柳叶刀》上发表研究,指出过去30年里,中国的肥胖率急剧上升,导致4600万成人“肥胖”,3亿人“超重”由此可见中国青少年体质一直呈持续下降趋势,最典型的就是肥胖人群和近视人群逐年上升。
这背后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运动能力的缺失!缺乏运动能力,不仅仅导致身体不健康,也会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过去20年里,我国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水平持续下降,心理和沟通障碍、网瘾和自杀问题逐年增多。
什么是运动能力?运动能力是人参加运动和训练所具备的能力,完整的运动能力,包含其体能、技能、战术能力、心理能力和知识能力这5种子能力,是多方面素质的综合表现所以拥有运动能力的人,其实在多方面表现都会更优秀。
1、运动能力强的孩子拥有更强的认知能力芝加哥一所中学实施了零时体育计划,即让学生早7点到校,跑步、做运动,要运动到学生的心跳达到最高值或最大摄氧量的70%,才开始正式上课结果发现,学生上课的气氛好了,记忆力、专注力都增强了。
一学期下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比正规上体育课的学生高了10%,而且打架事件也减少了在全美30%的人过胖时,他们学校只有3%斯坦福成就测验发现体能好的学生数学胜过全体的67%英文胜过全体的45%,2004年由小儿科医生、认知科学家等组合的团队也对学生健康做了一个评估,发现一周只要运动3-5次,每次30-45分钟,就能大大提升孩子记忆、注意力和教室行为的正向效果。
脑学家洪兰教授说:运动会刺激身体分泌多种积极物质,提升智力发展!孩子的思维能力、自控力、耐力、竞争力、合作力也随之提高人在运动时可以激活的大脑区域,在一定程度上与负责认知活动的区域重合,这部分区域被刺激,处于积极兴奋的状态。
因此如果运动能力好,将来的认知能力也不会太差
2、运动能力强的孩子拥有更强的团队精神和合作精神体育精神中很重要一点就是团队合作从服从教练的训练,到遵守赛场的制度,再到比赛时,如何和队员制定战术,打配合这些都需要孩子有极强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孩子明白自己是团队的一部分,会拥有极强的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
在运动中,孩子可以懂得,没有什么事情是可以凭借一个人的力量取得胜利的在运动中,孩子逐渐学会合作,学会判断,学会共同承担责任
3、运动能力强的孩子拥有更强的抗挫能力 有一期《最强大脑》中,意大利小男孩安德烈·拉托雷PK中国男生李云龙因比赛压力过大,李云龙失声痛哭比赛结束后,嘉宾李永波说了一段话:“刚才的比赛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启发,安德烈说过他可以有周末,可以有半天的时间去享受足球,而李云龙没有。
我觉得场上这个压力,往往就来自于平时,我更希望李云龙的父亲,能够给他更多的时间”
孩子在运动中不断感受挫折和失败,明白不是什么事情都是胜券在握的,只有不断努力,你才能离成功更近在运动中,将孩子内心锻炼的更加强大,运用到学习和生活中时,爱运动的孩子就更加的乐观积极,勇敢坦然地面对失败同时运动可以发泄孩子的负面情绪,有一定的减压能力,可以成为孩子发泄的树洞,运动后,孩子的内心也会感到非常的轻松。
4、运动能力强的孩子拥有更强的自律性村上春树决心当一名职业小说家后每天凌晨4点起床,写作4小时,跑10公里他说:正是几十年的长跑塑造了现在的我运动中产生的对我们至关重要的东西,肉眼无法看到,但心灵可以感觉到。
从失败时的沮丧怒骂,逐渐转变到可以自我控制情绪、不再互相责怪;从不守规则、乱跑乱打,逐渐转变到找到自己的位置,确定自己的角色孩子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学会了自我情绪的管理、自我意识的管理,教会思考先于行动的宝贵能力,学会了强大的自律精神和自控能力!。
运动能力的培养方式柏拉图说:为了让人类有成功的生活,神提供了两种管道——教育与运动在培养孩子学习的同时,切勿忽视运动能力的养成1、父母多陪伴引导孩子运动,尤其是父亲父母作为榜样的力量,要远远大于任何说教。
所以父母天天抱着手机,就不要埋怨孩子不爱运动多参与到和孩子一起的运动中,尤其是父亲据一项医学研究发现,爸爸每天带孩子进行12分钟的运动锻炼能够改进孩子的注意力、自控力、阅读理解能力和认知技能这项研究指出,所有的孩子在运动完后,选择性视觉注意力会得到大大改进,最长能够长达45分钟。
父亲多带孩子游泳、踢球、打篮球,在运动中,同时让孩子更勇敢,更坚韧,更富有冒险精神。
2、培养孩子对运动的兴趣多带孩子一起看比赛,甚至可以带孩子去看现场比赛,感受现场的热烈气氛,激发孩子的运动兴趣看完比赛之后,可以马上带孩子去体验一下,譬如带孩子去踢踢球,让孩子感受一下刚刚看到的绿茵场上球员飞奔的感觉。
3、 帮孩子找到喜欢的运动项目医学博士Jordan Metzl说,要在生活中观察孩子的玩耍兴趣、运动方式,并相应地引导他培养孩子运动能力的初期,不要为他们设定具体目标,多种运动都可以尝试,在让孩子在玩乐中感受项目的快乐。
当孩子开始对某项运动感兴趣的时候,支持孩子在该运动上培养,譬如支持孩子多看相关的比赛,支持孩子拥有相关运动的偶像,在一定的年龄阶段,可以为孩子报班进行进一步的学习。
4、不同年龄的不同运动要领根据美国儿科协会曾提出过针对0~12岁的孩子运动原则指南:0~3岁:大运动锻炼0~3岁的孩子肌肉骨骼和心肺功能还没发育成熟这个阶段选择的体育项目主要是大运动发展的锻炼,以爬走跳为主。
让孩子爱上动起来更重要每天坚持带着孩子出门玩,跑一跑,跳一跳,爬楼梯、走平衡木、玩滑板车都是不错的运动3~6岁:身体控制和协调能力3岁以后的孩子想要尝试更多的运动项目但因为身体的发育和注意力集中问题等,他们最好的运动就是在跑跳基础上进行一些延伸,提高孩子的体能和身体控制协调能力。
可以带孩子练习踢球、拍球、跳绳、踢键子等来提高协调能力。如果报班的话游泳、体操、芭蕾、跆拳道、足球都是不错的选择。
6~12岁:多样化运动随着孩子肌肉骨骼发展完善,听从指令和专注力的进一步提高,这个阶段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运动项目了9岁之前,还是要选择那些规则不是那么复杂的,譬如网球、棒球、体操、游泳、足球、武术、乒乓球、羽毛球、跆拳道等。
9岁后可以开始引入规则更加复杂,需要战略的运动,比如篮球、排球等。
孩子的优秀不仅仅在于学习,更在于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而这也是孩子成就一切的基础。作为家长,务必重视孩子运动能力的发展,拥有灵活的身体,拥有更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