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有尽量不要对他人做道德判断,这是前提因为会出现两种可能,第一,胡乱判断,本质上只是发泄自己的情绪,第二,好好判断,极其消耗大脑的计算资源在极少出现的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如果要对他人做判断,至少需要基于如下模型调查事实:。
{(情境、自性、表达)},或者记为{(S,P,X)}解释一下这个模型{}代表集合;()代表集合中的元素,不是一个元素,而是可以扩展或细分为很多个乃至无限个元素;每一个元素,不是实数,而是三维向量;S, P, X分别代表三维向量的一个维度。
我把这个模型写得更直观一点:{(S1, P1, X1),(S2, P2, X2),(S3, P3, X3),……}其中,S(情境),指一个人生存的全部场景、环境、处境,包括自然的、社会的、物质的、精神的;
P(自性),指一个人的属性的全部可能性的一个实例,类似于但不等于题主描述中所说的本性,它只是全部可能性基于概率随机产生的一个实例;X(表达),指一个人的固有属性在某种情境下的外在变现,包括行为、言语、显性意识(自我能够明确意识到的想法)等。
这个解释可能略抽象,那我再做个类比P相当于演员,S相当于剧本或剧本中的部分场景,X相当于角色塑造(即表演)一个演员,在一个剧中,通过表达(表演)来塑造一个角色,这一个角色,可以视为集合中的一个元素,这个元素以。
向量形式描述出来,即(S, P, X)这个演员,可能在很多个剧中扮演很多个角色,每个角色是一个元素,多个元素构成集合,即{(S, P, X)}模型解释完毕你针对一个人做出的判断,高尚还是卑鄙,必须是针对这个集合{(S, P, X)}而言。
高尚还是卑鄙,绝不是针对(S, P, X)这一个元素而言,更加绝不是针对P或X这一个维度而言而题主试图假设“一个人本性卑鄙”,这个假设没有普适性,因而也不再具备针对这个假设做出推理的价值因为(S, P, X)这个三维向量中,S和X是相对容易调查的,而P是最难调查的。
这是人们在做道德判断时通常容易犯的第一个错误人们容易犯的第二个错误是,不考虑S和X的关系,也就是情景错配假如你在做道德判断时,没有意识到S这个维度,相当于默认拿你自己的情景(S)套在别人的行为(X)上假如你没有调查你所要判断的对象所处的情景,而简单地基于自己的情景来判断,就是典型的情景错配。
因为每个人所处的情景不同如果一个人,在ta所处的具体处境中,表现出的言行符合或不符合ta所在群体的伦理体系(注意,不是你所在群体的伦理体系),你才能勉强说ta高尚或卑鄙如果ta的处境越是不利于,而ta依然表现出符合那个特定伦理体系的的言行,ta就越高尚;如果ta的处境越是有利,而ta依然表现出不符合那个特定伦理体系的言行,ta就越卑鄙;如果ta的处境有利而ta表现符合,或ta的处境不利而ta的表现不符合,那是应该的,谈不上。
高尚或卑鄙。差不多解释完了。坦白说,我写这个的意思是想说明这么一个观点:不要对他人做道德判断。因为计算量和需要调查事实的工作量太大,划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