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韩非是我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法家思想的典型代表,也曾是让秦始皇心心念念都想得到的贤士。
但与此同时,他也是被秦始皇害死在狱中的万千无辜冤魂之一,古往今来,中国历史上有关韩非之死也有很多种说法。
韩非有人认为,韩非是死于李斯等人的挑唆;有人认为,他是死于姚贾的构陷其实,韩非是死于秦始皇的猜忌韩非与始皇的求而不得韩非的出身可不简单,他生于韩国宗室的贵族之家因此,家族对韩非也十分重视,以继承人的标准来教育和要求他。
所以,韩非从小就饱读经典,为他后来的学术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后来,韩非得到机会师从荀子虽然,荀子本人其实是儒家的著名思想家,但韩非后来学成后却没有选择继续发展老师的儒家学说从师期间他就对“法”、“术”等法学思想尤为感兴趣,后来学成归来后,他索性就开始宣扬“刑名法术”等法家思想。
韩非本人其实是个学习能力极强的学者这一点从他一边向荀子学习儒家思想,一边又能自己了解并学习到慎到、商鞅和申不害等人的法家思想就不难看出但即便韩非本人学成归来后,依旧有着自己的求而不得韩釐王二十年,韩国国难深重。
韩非作为一个有思想抱负的思想家兼学者,他很希望能够运用自己的学识救国家于水火于是多次上书,希望能够得到统治者的重视但是不幸的是,韩非这一上书就是整整五年,且五年内韩非的诉求都石沉大海而且,统治者还在不断任用并不贤明的人,让整个国家愈发危在旦夕。
自古没能得到统治者赏识的文人墨客,排遣心中忧虑的一大做法就是著书写诗,韩非亦是如此他怀才不遇,只能将悲愤化为著述的动力因此,在此期间,韩非发表了多篇著作终于,韩非的作品得到了认可但讽刺的是,这位认可韩非思想的人,并不是韩非一心追求的韩王,而是秦王。
韩非更讽刺的是,韩非的作品都传到秦国了,足以见其影响力之大但秦王依旧没有重用他,由此可见韩国政局之腐败用而不信,英年早逝秦王非常欣赏韩非的思想,认为此人一定可以辅佐自己成为天下霸主,于是迫不及待地想要派人到韩国将他带到秦国。
秦王嬴政甚至还说:“要是能让我与他见上一面,我此生死而无憾”等类似的话语由此不难看出秦王对韩非的肯定很快,秦王对韩非十分欣赏并极力想将韩非归入自己麾下的事情传到了韩王耳中韩王这才知道韩非的才华,于是开始重用韩非。
但韩王没有立刻采用韩非的思想主张,而是给韩非指派了一个特殊的任务——去秦国当卧底
图源网络其实韩王的这番做法并非完全没有道理当时的秦王也不过才20多岁,正是野心膨胀的年纪韩国又是距秦国最近、实力最弱的国家此时如果韩国有任何动作,秦国首先灭掉的就是它所以,倒不如保险起见,先将韩非送去向秦王“示好”,也算为韩国争取一点时间。
就这样,韩非在韩王的“默认”下,很快出使秦国韩非和秦王的第一次见面意料之外地愉快,韩非本人其实是有点口吃的但秦王并没有在意韩非的这点小小的缺点,反而热情地招待了他,迫不及待地听取他的治国之术韩非果然没有让秦王失望,仅仅一天的接触,秦王就彻底被他的思想折服。
而秦王此时明显已经非常希望能够和韩非有进一步合作的机会,他认为,韩非一定是可以合作的同道中人。
但他没想到的是,眼前的韩非其实有自己的打算韩非的中心思想,其实是想救韩国于水火所以在和秦王见面后不久,他就向秦王提出了一个计划韩非指出,秦王目前打算先攻韩国的做法不对,因为眼下韩国几乎人人都已经信服秦国了,没必要花更多的兵力打击韩国。
另外,他又将矛头对准了秦王的两个大臣,一是他之前的同门,也就是当时韩国的当朝重臣李斯,二是秦国的外交大臣姚贾韩非此计可以说是一则离间计他告诉秦王,外交大臣姚贾出身卑贱、收受贿赂,不应重用此人;又说李斯提出的“平韩国”之策,其实只是为了损耗秦国的兵力。
但秦王能够成为千古一帝不是没有原因的。他很快就透过韩非的计策发现了他的不对劲。于是并没有立马采用韩非的计策,而是将韩非的奏折拿给李斯看。
李斯也是个聪明人,他立马上书指出韩非就是想维护韩国,将战火引到赵国那里,到时候韩国好坐收渔翁之利李斯大胆地向秦王提出,要检验一下韩非是否是诚心为秦国效力于是,李斯自请担任出使韩国的特使,特召韩王来秦朝觐见。
如果韩王不肯亲自前往,或者仅是派身边的任何一个人来见秦王,都说明韩国根本没有臣服秦朝的想法,那么就说明,韩非在说谎他的最终目的,其实还是想保住韩国秦王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即刻派李斯出使韩国,召韩王前来觐见。
但果不其然,事先没有和韩非沟通过的韩王根本不知道秦国的此番行为是什么意思。只是一心想到:“我乃一国国君,岂有亲自去朝见你的道理?”
事实证明,李斯的判断完全正确,韩非根本就是在撒谎他根本无心辅佐秦王一统天下,只是想帮助韩国秦王知道韩非的用心后,立刻将他关进大牢但值得一提的是,像秦王这样雷厉风行的人,其实并没有明确指出,要将韩非处死后来,秦王在李斯和姚贾的挑唆下,给狱中的韩非送去了一碗毒药,将他毒死在狱中。
韩非临死前还想向秦王解释些什么,但李斯没有给他这个机会就这样,一代大家就这样客死于秦朝的大牢中两国博弈的牺牲看到这里,也许会有读者感到疑惑:秦王此前如此求贤若渴,怎么就这么轻易赐死了韩非?
秦王也许也会有读者当即认定:韩非就是死于李斯等人之手事实真是如此吗?答案是否定的其实,韩非之死,最主要的侩子手还是秦王试想,如果没有秦王的猜忌,小小李斯怎能有机会解决掉这个秦王心心念念的贤士?其实韩非在被秦王发现“其心不一”后就难逃一死。
但秦王没有明确指出,无非就是想等个人主动向自己献策,替自己背负毒辣的骂名罢了虽然不少古文典籍记载,秦王在韩非死后还是非常悲伤的,遗憾没能有机会和他合作但其中究竟有多少真情实感?恐怕大家都心知肚明秦王和韩非之间,其实不过是一场博弈。
从秦王了解到这个人的治国思想并打算见他的时候,秦王就已经明白了一个事实:此人如果为己所用,那必将助自己一臂之力。但如果此人有二心,必定是自己统一天下的大祸。
日后秦王必定是要讨伐韩国的,如果韩非真的为秦王所用,那讨伐韩国势必会得罪他所以,从这里就基本可以确定,韩非必死不可而李斯一事,显然让秦王意识到,眼前的韩非并非自己的同路人他的心思永远都向着韩国,只能是自己统一大业路上的绊脚石。
“得不到就毁掉”,这个道理自古以来就是霸王心术的重头戏所以,尽管非常欣赏韩非的治国之术,但在大业面前,此人的生死不值一提但秦王既然早就疑心韩非,并想“毁掉”对方,又为何在韩非死后还要向世人表达自己的遗憾和悲痛呢?其实,这也不过是霸王心术的又一体现。
秦王早年本就是借欣赏韩非之由出兵讨伐韩国,将韩非纳入麾下发现对方不为己用后又设计将他杀害,这一切都不免会让后世认为,秦王不过是虚伪之人。
但若秦王适当表达自己的悲痛和遗憾,无非就是想为自己洗白,不想让世人觉得自己心狠手辣,给自己留下一个好的名声所以,综上不难看出,韩非的死其实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不过是时间早晚问题古人有言:“伴君如伴虎”,事实的确如此。
自古以来,像秦王一样能够站上权力巅峰的人,必定都不会是心思简单之辈其实,韩非不过也只是大国博弈下一个小小的牺牲品秦王企图统一天下的决心不可动摇,弱小的韩国必然只能是其统一大业的牺牲品一个韩非的死亡,不过只是韩国灭亡的先兆。
果不其然,在韩非死后第三年,秦国出兵讨伐韩国,轻而易举就俘获了韩王。至此,韩国灭亡,韩非的政治实践也以失败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