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一个古老的礼仪之邦,在数千年的封建社会中,人们在职场和交际中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礼仪规矩“左、右、南、北、东、西”本是表示方位的词,而我们的先人却常常用它们表示人的地位的尊卑高下,这在历代文献中都有众多的记载。
弄清楚这些规矩里面的关系,对我们阅读古文大有益处一、“左”和“右”现在的人落席而坐,居左为“尊”为“高”,居右者为陪席,这是由古及今沿袭而来的仪规《礼记》中有明确的说法,如“丧尚右,右,阴也;吉尚左,左,阳也”,“其执手,皆尚左手”。
《尚书》中也有“东为左,西为右”的记述,因此古代皇宫中正宫皇后住东边,侧宫侧则住西边古人在操办红白之事的过程中,也是始终遵循“左吉右凶、左尊右卑”的原则,由此也可以观照出影响中国社会几千年的“男尊女卑”思想的来历了。
而在秦汉以前,则奉行以“左”为“卑”为“下”,以右为“尊”为“高”“职高者,名录于上,于人为右;职卑者,名录在下,于人为左,是以下迁为左”因而官吏贬谪称为左迁由“左”的“卑下”又引申为不正派、邪恶之意,如成语中,“旁门左道”之例。
古代村庄、集镇落户而居,富者居右,贫者居左,界限分明例如“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涉世家》)“又多豪右,共为不轨”(《张衡传》)这里的“闾左”便用以代指贫苦人民,“豪右”用来代称有钱有势之人。
古人尊右自有其道理,他们认为右脚力气大而且使用方便,故以右为“尊”为“高”当然,古人尊右也不是绝对的,乘坐车辆时就是以左为尊,右位为奉陪例如:“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信陵君窃符救赵》)其中“虚左”意思就是空下了左边的位置,以此表示了信陵君的谦逊大度。
另外,“左”、“右”两个词合成为一个词又产生了许多新的意思例如“帅左右登牙城拒战”(《李愬雪夜入蔡州》)、“太后明谓左右曰: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触龙说赵太后》)、“以晓左右”(《报任少卿书》)。
前面第一个“左右”为身旁将士,第二个“左右”为身旁的大臣及侍之人,第三个“左右”则是称呼对方的敬辞,相当于现如今的“您”二、“南”与“北”古人在以“南”与“北”表示尊卑时,意思与现在相似“南向为尊为高,北向为卑为下”,有“南面为君,北面称臣”的说法。
例如,“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宰执以下俱使之南面上坐,称柳将军”(《柳敬亭传》)例一中的“北面”是自己服输称臣的意思,而例二中的“南面”则是“面南而坐”的意思,“使之南面上坐”是表达人们对柳敬亭的尊敬。
三、“东”与“西”在汉代,室内以东面为尊为高,以西面为卑为下例如:“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鸿门宴》)项羽是主人,而且素以霸王居之,故“东向坐”,以显示自己的显赫地位;张良是刘邦手下的将领,在此只能“西向侍了”。
(图片来自头条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