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您好!欢迎来到汇集网
首页 > 热点 > “神童”覃瑶的悲剧史,从12岁上高中到投湖自尽,她经历了什么?包养情人无数,娶初中同学女儿为妻,玩老婆闺蜜,嗜色如命的富豪(古希腊悲剧之父是谁)喜剧之父和悲剧之父是谁,

“神童”覃瑶的悲剧史,从12岁上高中到投湖自尽,她经历了什么?包养情人无数,娶初中同学女儿为妻,玩老婆闺蜜,嗜色如命的富豪(古希腊悲剧之父是谁)喜剧之父和悲剧之父是谁,

做过父母的人都知道,孩子在10岁到15岁的时候往往最为古灵精怪,活泼得就像绚烂绽放的花朵相比于懵懂无知的幼年时期,以及心态逐渐成熟的青春叛逆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几乎都处于无忧无虑的阶段,虽然偶尔会为学习发愁,但更多时候还是与同学们肆意玩耍。

2008年,就读于枝江一中的女孩覃瑶,正好就处于这个天真浪漫的人生阶段,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时年15岁的她,却突然跳湖自杀了。

覃瑶不仅是学校里赫赫有名的学霸,从小成绩优异,被许多人称为天才少女,而且待人礼貌,性格温和,从未与同学发生矛盾孩子解决问题的方式,往往取决于其心智成熟的程度按道理来说,像她这样乖巧懂事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很少会产生轻生的念头,退一步来讲,即便遇到什么难题,也可以向父母和老师求助。

在拥有美好未来的年纪,生命却戛然而止。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覃瑶做出决然投湖自尽的举动呢?

被批评而投湖自尽?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少年时期往往最惹人疼爱,尤其是学习成绩好,乖巧懂事的孩子,更是父母和老师的“心头肉”然而,自幼被父母和老师疼爱的覃瑶并没有因此过得无忧无虑,时不时皱起的眉头,似乎在诉说着她的心事重重。

谁都没有想到,一次不经意间的批评,竟会成为压垮这个女孩的“最后一根稻草”。

时间拨回到2008年3月6日傍晚6点多,一位谈吐斯文、气质不凡的中年女人,突然接到了女儿班主任的来电对方刚一开口,她就愣住了原地,班主任在电话里着急不安地说道:“您女儿已经有半天没来上课了,我问了好几个同学,都说没看到她。

”中年女子正是覃瑶的母亲谢凤娥,彼时,她刚结束一天忙碌的工作,准备回家为女儿做香喷喷的饭菜接到电话后,谢凤娥连忙赶到女儿就读的枝江一中,从班主任的口中,得知事情的来龙去脉班主任告诉她,事发当天上午,覃瑶上外语课时偷看课外书,被批评了一顿。

学生犯错被老师批评本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况且这已经是覃瑶第三次上课偷看课外书,为此班主任对她的这次批评也就稍微严厉了一些:“你这个星期不能拿到‘创星’了(学校的一种激励举措),过段时间有空,我还得和你爸妈交流一下......”

老师批评学生的方式,往往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从事教育事业多年的班主任自然也懂得这个道理相比那些较为敏感的孩子,覃瑶的性格更为直爽,加上她也知道老师们都对自己抱着很大的期望,因此班主任并不担心她会就此一蹶不振。

放在平时,班主任的想法并没有错,但这一次他失算了。

那天中午,覃瑶一反常态没有去食堂吃饭,就连下午上课都没看到她的身影为了照顾全体学生,下午上课时老师允许后面的学生坐到前面,原本的座位号一下子被打乱,以至于众人迟迟没有发现覃瑶的失踪一直临近放学时,同学发现她留下的遗书,这才察觉到事情不对劲。

好好一个学生突然不见了,这种情况搁在哪所学校都是大事,得知覃瑶整个下午不见人影,班主任连忙打电话给她的母亲谢凤娥偌大的学校里,覃瑶的父母、亲戚和老师翻遍每一个角落,对校园进行了地毯式搜索,却始终找不到她。

彼时在众人看来,一个小女孩赌气跑到外面又能跑多远?况且以覃瑶乖巧的性格,也不至于做出离家出走的行为,就连母亲谢凤娥也认为,她只是一时赌气跑出玩了。

枝江一中眼看天色越来越暗,担心覃瑶在外挨饿受冻的众人,又跑遍了学校附近的杂物堆、公园,乃至城区的各个网吧,可是所有的搜寻均一无所获事发第三天,寻找她的寻人启事在当地电视台滚动播出,并随着《楚天都市报》一同散发。

茫茫人海之中,想要找到一个人谈何容易?就在众人一筹莫展之际,学校附近的一位居民提供了关键线索:事发当天下午,该居民从校外路过时,曾看到一个女生在池塘边徘徊“覃瑶想自杀?”这个念头刚在人们的脑海中浮现便随即被掐灭,彼时没有谁愿意相信覃瑶会自寻短见,可如果不是这样,又为何迟迟找不到她呢?。

不安的预感,隐隐在谢凤娥的心头浮现,为了找到真相,学校当即调来数台大功率的抽水泵,对校内及附近的池塘抽干最终,在学校教学楼旁一处3米多深的湖泊中,人们找到了覃瑶的遗体,事发前几天还在和同学们嬉戏打闹的她,此刻却冰冷地躺在湖底,失去了生息。

残酷而突兀的现实,宛如一把利刃,刺进在场众人的心头生死之间有大恐怖,若非绝望到丧失生存信念,很少有人会选择自杀结束自己的生命众人始终想不明白,覃瑶为何会如此决然地投湖自尽,她才14岁,正处于人生无忧无虑的阶段,又有什么迈不过去的“坎”呢,难不成真的是因为一次批评吗?。

从覃瑶错综复杂的一生中,我们或许能找到她自杀的答案。

被冠以“神童”的独生女说覃瑶的一生错综复杂,这一点都不夸张在短短14年的人生里,她所携带的标签甚至远比一个成年人更多,如:知二代、独生女、神童……悲剧发生之后,这些标签就像一块块拼图,逐渐被拼凑成覃瑶的故事。

同时,也向外界诉说着她辉煌而短暂的人生。

1994年,覃瑶出生在枝江市百里洲镇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她的父亲覃世雄是当地凤良中学的教师,母亲谢凤娥从当阳师范学校毕业后,也在小学担任数学老师,在百里洲,夫妻双方均为教师,已然足以称之为知识分子家庭据悉,覃世雄和谢凤娥结婚多年,感情一直很好,而且只有一个孩子。

和大多数家庭相似,作为知二代且是独生女的覃瑶,自打出生开始就深受家里人的疼爱,比起并不出名的父母,她在当地甚至称得上是耳目能详的人物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讲,覃瑶之所以能出名,很大程度上和父母对她的宠爱分不开关系。

百里洲镇覃瑶出生的第二年,父亲被调到镇上的百里洲中学任教,没办法天天回家,与此同时,母亲谢凤娥也被调到离家10多里远的来新小学在这种情况下,将她交由爷爷奶奶看管无疑是最轻松的选择,但母亲心疼覃瑶年幼,坚持要将她带在身边。

平日里,覃瑶和母亲一起住在教工宿舍,母亲到学校上课时,她也会被带到办公室里,交由老师们轮流照顾宽阔的校园,成为覃瑶释放天性的游乐场,无拘无束的环境,让其养成了开朗乐观的性格,同时也逐渐展现出她在学习上的天赋。

每逢周末,母亲总会带覃瑶回家,为了防止她在路上无聊,母亲便一边踩着自行车,一边教她数数或者唱儿歌母亲本以为覃瑶会很抗拒这些东西,不曾想短短几天时间,她就把学过的知识全部背了下来,正是这一现象,让谢凤娥笃定女儿是个聪明的孩子。

在那之后,覃瑶在学业上的进步越发迅速,甚至到了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2岁进入学前班,4岁上小学一年级;小学三年级,她仅用了半年就将四年级的知识全部学完,之后又用了一年的时间,学完五年级和六年级的知识彼时的覃瑶才8岁,还没学籍就已经完成了小学的学业,而母亲对她的疼爱也比以往更甚。

为了女儿能上初中,谢凤娥不惜托人将自己调入镇上的刘巷中学,覃瑶喜欢看书,母亲就花钱为其买来大量书籍,甚至送她到书店看书,自己专门在门口等着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了让女儿成才,覃世雄夫妇也是“拼了”,而覃瑶也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继续延续着她在学业上的“传奇”。

2006年,保送制度开始在枝江实行,覃瑶以全年级第一的成绩,获得了保送生的名额,在经过两个月的夏令营生活之后,她被成功保送到赫赫有名的枝江一中这一年,覃瑶才12岁,而且还因为年纪太小,在初中阶段复读了一年。

12岁少女被保送到枝江一中的消息,很快就在百里洲镇流传开来,一夜之间,覃瑶成为了当地家喻户晓的名人,许多媒体还将她的事迹刊登在报纸上,其中不乏“神童”、“两岁过目不忘”等字眼年少成名有时并非好事,从覃瑶此后的表现来看,这些夸大其词的报道,给她带来的压力远比名气多得多。

遗憾的是,彼时覃瑶的父母并没有关注到这一点,只顾着宣泄他们对女儿的“爱”和以往一样,覃瑶被保送到枝江一中之后,她的父母不仅掏空积蓄在学校对面买了单元房,而且还双双托人想要调入枝江一中任教,但最终都没能成功。

可即便如此,谢凤娥和丈夫还是辞去了班主任的职务,每天跑几十里路坐船上下班,只为照顾好女儿。

为人父母总是恨不得将所有的爱都给予子女,从这一点来说,谢凤娥和丈夫对女儿的“宠爱”并没有错,甚至称得上是合情合理然而,当爱过于沉重时,往往就会变成伤害直到悲剧发生后,人们才明白:覃瑶接纳了父母给予的爱,同时也承受着不堪重负的压力。

以爱为名的伤害,压抑的天性在覃瑶留下的遗书中,有这样一句话:“爸爸妈妈,原谅我做了这个自私的决定,我辜负了你们的期望”这句话被曝光到网上之后,不少网友纷纷指责她的父母给予其太大的压力但谢凤娥对此却予以否认,她表示自己对女儿的学业没有要求,还说道:“我知道瑶瑶最讨厌别人叫她神童,所以在她面前我从来不说这个词。

”事实却是,覃瑶之所以会成为“神童”,很大程度上和她的母亲分不开关系。

不可否认,覃瑶确实是个很聪明的孩子,但接连跳级这个举动,真的仅仅是因为她个人的原因吗?当然不是正如李玫瑾教授说的那样:“孩子的问题,往往是成年人造就的孩子的每种心理和行为问题,一定和父母的行为有关,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关。

”从覃瑶接连跳级的经历中不难看出,她一直处于被“拔苗助长”的状态,而幕后推手不是别人,正是她的母亲覃瑶在学前班待了两年后,母亲没有询问过她的意见,便将其送进了小学一年级,之后母亲又利用自己身为老师的便利,为覃瑶找来高年级的课本,供她提前学习。

在本该自由玩耍的年纪,却被迫接受深奥难懂的课本知识,覃瑶在学习成绩领先众人的同时,也被剥夺了与同龄人交流的权利。事实上,她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之所以会用一年半的时间学完小学全部学业,同样和母亲有关。

彼时,为了让覃瑶提前参加小学四年级的考试,父母曾答应她:“只要考到全年级前五名,我们就带你到北京旅游”以物质条件激励孩子学习并不罕见,甚至可以说是许多父母惯用的手段,可问题在于,有些条件并不适用在孩子身上。

果不其然,那一次考试,覃瑶考了全年级第一名,父母也实现了自己的承诺,带她到北京旅游,期间他们一家人逛了很多景点,包括清华、北大等名校也正是在这次旅游途中,母亲向覃瑶说了一句话:“要不2008年来北京当奥运会志愿者吧?可是志愿者都是大学生呢。

”年幼的她哪里听得懂母亲的话外之音,只是单纯想着成为志愿者,于是便兴奋地说道:“我要考上北京的大学,我要当志愿者。”

按照正常毕业,覃瑶要到2009年才能参加高考,母亲却告诉她:“要实现这个理想,就得跳级,想要跳级,就要利用平时的时间把功课赶上来哦”就这样,在母亲的“诱惑”下,覃瑶仅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就完成小学学业,之后她又被快马加鞭地送进中学读初一。

从这件事情来看,谢凤娥对女儿的学业确实存在着一些“小心思”,并非像她说得那样,没有任何要求或许在覃瑶的母亲看来,这些举动只是为了让女儿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理想,但她却忘了,读书并非一个人的全部,除了读书之外,心理上的成长也很重要。

毫无疑问,被母亲催着跳级的覃瑶,并没有足够的时间去经历成长路上必经的事物,以至于她虽然在12岁时考上了高中,可心理承受能力却非常脆弱。除了隐晦“诱导”之外,母亲对覃瑶的个人生活掌控,也堪称密不透风、

工作日里,她被母亲拉着辅导学业,到了周末又只能听从母亲的安排在家里学习歌曲上初中时,覃瑶曾注册了一个QQ账号,以便和同学们交流联系,可实际上,这个账号始终被她的母亲接管,里面所有的日志,基本上也都是母亲在编辑发布。

对于谢凤娥而言,女儿和学校就是她全部的世界,但对于正处在少年时期的覃瑶来说,她的世界除了校园和母亲之外,还有很多精彩纷呈的事物说来难以置信都说“知女莫如母”,可种种迹象表明,身为母亲的谢凤娥其实并不了解覃瑶,或者说,她从未真正走进女儿的内心。

在谢凤娥的印象中,覃瑶是一个乖巧温和、不善言辞的女孩,她对学习之外的事情也很少感兴趣。但事发之后,人们却从覃瑶的同学口中,了解到一个截然不同的她。

在覃瑶生前的日记本上,写着一串串字符和一个网址,她的同学告诉前来采访的记者,将这些字符输入网址,就可以兑换QQ秀为此,覃瑶特地将这些东西记在自己的日记本上,生怕有半点遗忘,从中不难看出,她对除了母亲和校园之外的事物,其实很好奇、很感兴趣。

除此之外,覃瑶与同学相处的态度,也和母亲印象中的截然不同有一次,她和几名同学吃完饭在操场休息,期间覃瑶偷偷抓了只毛毛虫,“吓唬”一个比她大的男生,几人在操场嬉闹,悦耳的笑声随风飘荡10岁出头的孩子正处于人生最活泼的阶段,调皮捣蛋才是他们的本色,覃瑶也不例外。

说到底,她在母亲面前的乖巧文静并非假装,只不过是因为体恤父母的不易,因此一直压抑着自己的天性。

对于女儿内心的复杂情绪,谢凤娥并不知晓。她更不知道,被自己“催熟”的覃瑶,在进入高中之后到底承受着多大的压力和打击。

荡然无存的优势,学习目的进入枝江一中之后,覃瑶脸上的笑容明显少了很多,反之不断增长的,却是她难以诉说的压力枝江一中不仅在枝江市独占鳌头,甚至在整个宜昌都有不小的名气,当地所有望子成龙的父母,几乎都想尽办法把孩子送进这所学校。

毫不客气地说,枝江一中的绝大部分学生,从开学第一天起就是奔着高考上名校去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身处的压力之大可想而知。但“卷”的不只是目标,还有庞大的学生基础。

覃瑶所在的年级有20个班,每个班都有60多个人,算下来单单是她这个年级,至少就有1200名学生想要在近千名“学霸”中脱颖而出,其难度丝毫不亚于高考更重要,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覃瑶不是真正的“神童”,说白了,她只是一个比较聪明的孩子,只不过在母亲的辅导下,学习比普通孩子进步得更快而已。

聪慧和努力,是覃瑶从小学到初中在学习上遥遥领先同学的“法宝”,但在进入枝江一中之后,她的这一优势顿时荡然无存比她聪明的大有人在,比她努力的人也不在少数,因此即使覃瑶拼尽全力地学习,她的成绩依旧只能排在全年级中游。

骤然从尖子生沦为平庸,这样的心理落差,有时连成年人都受不了,更何况是一个不到15岁的孩子?

覃瑶去世后,网上曾传言她生前一直被母亲严格管教,120分的试卷,考了119分都得挨两巴掌但覃瑶的母亲却否认这种说法,她说:“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我是个有原则的人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是有规矩的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时候可以做,都是清楚的。

”谢凤娥“凡事都有原则”的想法无疑是正确的,但她似乎忘了一点,过多干涉孩子的成长,其实也是一种没有原则的做法。

覃瑶年幼时曾在奶奶家住过一段时间,当时家后面有条小河,她几次吵着要下去抓蝌蚪,母亲担心覃瑶会溺水,于是便假装同意和她一起去抓蝌蚪,结果却将其倒立着抱起来,一点点靠近水面幽暗的水底映入覃瑶的眼帘,吓得她嚎啕大哭,但母亲并没有将其放下来,而是就这样倒立着,直到覃瑶喊了好几声“我再也不敢了”,谢凤娥这才将她抱回家里。

在那之后,覃瑶再也没有靠近过河边,对小河、小湖也带着莫名的惧怕,但她最终却选择决绝地跃向自己害怕的湖泊没有人知道覃瑶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回望自己过去种种人生时的心情,就连母亲也说不出她为何会如此冲动,但答案早已写在谢凤娥对女儿的教育方式中。

那些年里,母亲从来没有正面教导过女儿,她的教育方式是,与其嘴上说道理,还不如让覃瑶在一次次吃亏中汲取教训,目的是不能让女儿“左耳进右耳出”,要牢记每一次教训这种以爱为名,实则强硬的家庭教育方式,贯穿了覃瑶的整个成长历程,但对于孩子来说,无声苛责所带来的压力远比大声斥骂来得更重。

和成年人不同,未成年人更习惯于逆来顺受,他们更珍惜别人的善意,同时对厌恶的事物,也更加不易说出拒绝对于父母的爱护,覃瑶发自内心地感受得到,也明白父母在自己身上付出多少心血,可越是如此,她就越难以将心中的苦闷诉说出口。

反过来说,覃瑶对母亲在学业上的安排从不抗拒,何尝不是在回报父母的用心良苦?但这种“懂事”的做法,并不能抵消乃至缓解她内心日益加剧的压力父母爱得越深,期望越大,她的压力也就越大,越害怕辜负父母的付出

然而,谢凤娥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正如她将自己对覃瑶的爱当成理所当然那样,女儿的乖巧懂事,也被当成了理所当然被保送到枝江一中时,覃瑶才12岁,换成正常的孩子,此时才刚刚上小学六年级或初一,而她却不得不面对竞争激烈的高中阶段。

高二那年,覃瑶咬牙进入了尖子生云集的实验班,当时想要进入实验班必须经过严格选拔,其中包括至少有一次考到全年级前200名,每次考试不得低于全年级前400名等在实现诸多条件之后,她最终成功进入了实验班,母亲开心地合不拢嘴。

可这些真的是她想要的吗?当然不是,对于学习成绩,她其实并不在意有一次,母亲和同事们一起聚餐,其中众人说到有个学生在枝江一中读书,每次都只考了300多名,一旁的覃瑶接过话茬:“我还更差呢,我才500多名”。

说这句话的时候,她的脸上充满了淡然,丝毫没有半点懊恼。

覃瑶不在意学习成绩,但母亲在意。为此她拼命地学习,进入了实验班,同时也陷进了“死胡同”。

不被允许的发泄,未解之谜笔者在文章前面说过,覃瑶的学习成绩在全年级属于中等水平原本这样的成绩算是尚可,但在学霸汇聚的实验班里,却连中等都排不上更关键的一点就是,老师授课的内容,往往是根据学生水平决定的身为普通人的覃瑶混进了“学霸”的世界,这也意味着她很难听得懂老师上课讲的内容,和同学们的差距越来越大。

覃瑶不是没有努力过,但效果并不明显,看着母亲日渐失望的眼神,她心中的压力和苦闷也越攒越多成年人尚且需要发泄情绪,更何况是一个小孩子,而覃瑶发泄情绪的方式正是看课外书,但在“学业为重”的枝江一中,这种做法是不被允许的。

于是便有了她上课偷看课外书被班主任李开松抓住,遭到批评的一幕覃瑶曾多次向同学李萍抱怨:“李开松老师总是批评我,同样是成绩下降,他却很少说其他人”由于两人不同班,因此李萍对她的上课情况也不算非常了解,只是隐隐感觉到随着时间的推移,覃瑶对李开松抱怨的次数越来越多,言语中对学习的信心也越来越淡。

覃瑶到最后都不知道,老师对她的“特殊对待”,同样和母亲分不开关系。

同为教师,谢凤娥和枝江一中的不少老师都互相认识,因此在女儿入读高中之初,她曾嘱托李开松,希望对方能对女儿严厉一点一个本就以严厉出名的老师,为了不辜负家长的期望,于是便对其孩子的学习格外上心,这种做法算不上坏事,只是用错了对象。

在实验班,全班学生的座位有过三次调整,唯独覃瑶始终坐在教室左边第二排靠窗户的位置,这是李开松特意安排的,目的就是为了从窗户外走过时,能清楚看到她在做什么除此之外,覃瑶曾因为纪律和成绩问题,被老师当众批评了几次,只是谁都没有想到,2008年3月6日的那次批评,竟然会成为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

事发当天,班主任除了批评覃瑶之外,还批评了另外一个男生,后来记者找到他,向其询问李开松对覃瑶说了什么?男孩沉默了很久,最终只说了三个字:“没听清。”

李开松和覃瑶的谈话内容成了未解之谜,正如人们始终不明白,她为何会因为一次批评而投湖自尽是否是怕父母失望,会不认可自己?是否是内心潜藏很久的压力在一瞬间爆发?没有人知道覃瑶在这个世界留下的最后痕迹,唯有那具冰冷的遗体,以及那封令人泪目的遗书。

她在遗书中写道:“你们对我都有着很高的期望,对不起,让你们失望了……爸爸妈妈,我不知道该怎么面对你们……”谢凤娥哭得喘不过气:“我接到电话时还以为她就是赌气,跑出去玩,没想到她想着寻死,真的会去寻死呀……我就想问她,有什么事情不能慢慢说吗,为什么要寻死啊,你上课看课外书,被老师批评,我们不怪你,为什么要想不开寻死啊,你是我们的女儿,是我们心头肉啊。

”每说一遍“死”字,谢凤娥的声音就颤抖一下,像刀子扎进心头。

谢凤娥不后悔对女儿的宠爱,她后悔的事情有两个。第一是做事没顾及女儿的感受,第二是没和女儿好好交流,以至于从未发现女儿的异常。她再也没有机会了解女儿的内心。

那句被泪水打湿的话覃瑶生前,母亲曾为她写了一本《听妈妈讲过去的事情》,但这部作品只写到了第22篇,覃瑶就投湖自尽了在那之后,母亲再也没有动过这本作品,里面唯一新添的“内容”,是女儿的遗书,以及她生前最想看的动画片清单。

两张薄薄的A4纸被夹在厚厚的本子里,就像覃瑶的短暂而错综复杂的人生,被深沉的爱包裹着,却又密不透风得让她窒息。

在某问答平台上,有一个热度居高不下的问题:被父母深爱且寄予厚望的孩子,会过得怎样?有一个高赞回答是这么说的:“一边享受着父母的爱护,一边又对他们的期望无比抗拒,明明不想事事听从父母的安排,可又说不出口,愧疚压抑在心头,没有自我,在矛盾的每一天里活得筋疲力尽。

”回答虽然消极,却说出了许多当代孩子的心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天底下大多数父母的夙愿,即便没有在明面上说出来,可行动上还是会有所表现但需知,过分的爱护和期望,给孩子带来的并非动力,而是沉重的心理负担。

内心强大的成年人尚且无法时刻承受压力,何况是一个稚嫩的孩子覃瑶的故事,为那些崇尚“拔苗助长”的家长提供了警惕,“神童”变成悲剧,她的父母是否负有责任?恐怕大家心里都有一杆秤压死骆驼的,永远不会是最后一根稻草,而是堆积在其身上的每一根稻草。

悲剧发生之后,有记者曾前往覃瑶家,希望了解到更多关于她的过往谢凤娥拿出那本《听妈妈讲过去的事情》,并从里面抽出女儿的遗书,在两份“资料”的佐证下,缓缓讲述着女儿的故事只是当被问及“您是否觉得您对女儿的学业太过苛刻”时,她顿时沉默了,眼泪犹如失控的水龙头般倾泻而出,一滴又一滴地打在覃瑶生前写的遗书上。

泪水落下的位置,刚好有她写的一句话:“妈妈,我真的好累。”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文章标签:
sdf
分享到: